澳门十大网投平台值得信赖
你的位置:澳门十大网投平台值得信赖 > 新闻动态 >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爱恨情仇:北宋政坛的冰与火之歌
王安石和司马光的爱恨情仇:北宋政坛的冰与火之歌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5:53    点击次数:119

在北宋群星璀璨的政坛上,有两颗星辰格外耀眼——他们同年谢幕,却照耀着截然相反的方向;他们势同水火,却共享着同一种精神高度。一位是锐意革新的“拗相公”王安石,一位是坚守传统的“司马牛”司马光。这场持续二十年的君子之争,书写了中国政治史上最动人的爱恨篇章。

 一、汴京初逢:嘉祐四友的黄金岁月

宝元元年(1038年),19岁的司马光高中甲科进士,春风得意;四年后,21岁的王安石也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金榜题名。因志趣相投,这两位后来势同水火的政敌,最初竟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。

“王荆公、司马温公、吕申公、黄门韩公维,仁宗时同在从班,特相友善。”史书记载这四位才子被时人称作“嘉祐四友”,闲暇时常聚于僧坊谈经论道,旁人难得参与其中。

王安石曾为司马光撰写升职诏书,盛赞其“操行修洁、博知经术”“行义信于朝廷,文学称于天下”。司马光则钦佩王安石“才高学富”“议论高奇”,在给王安石的信中坦言:“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,才高而学富,难进而易退。”

更令人称奇的是,两人连生活习性都如出一辙:同样不嗜酒、不好声色、不喜奢靡,甚至同样拒绝纳妾。王安石将夫人买来的小妾原样送回,司马光则因无子而宁愿过继兄弟之子也坚决不纳妾。当王安石在汴京寻租住宅时,竟特意选择与司马光为邻。

二、变法惊雷:兄弟阋墙的分水岭

1067年,年轻的宋神宗登基。面对国库空虚、边患频仍的困境,一场决定北宋命运的论战在紫宸殿上演。

王安石慷慨陈词:“造成国家财政状况不好的原因,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!”他提出“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”的变革方案。

司马光则拍案而起:“天下安有此理?天地所生财货百物,不在民则在官。所谓善理财者,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”。他认为这无异于桑弘羊蒙骗汉武帝的故伎重演。

这对昔日挚友在神宗面前争得面红耳赤。王安石坚信只有开源变法才能富国强兵;司马光则坚持“治天下譬如居室,敝则修之,非大坏不更造也”的保守理念。

1069年,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,熙宁变法的大幕拉开。当司马光发现吕诲袖藏弹劾王安石的奏章时,竟愕然不解,竭力劝阻这位反对者。回到学士院,他枯坐终日,苦思冥想王安石究竟有何“不善之迹”——此刻的他,仍是那个顾念旧情的挚友。

随着变法的推进,司马光连写三封长信给王安石,痛陈新法四大弊病:“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”。他劝谕老友不可“用心太过,自信太厚”,希望“以尽益友之忠”。王安石虽回信犀利反驳,但仍“赐之诲笔,存慰温厚”。

裂痕终究不可弥合。当司马光发现无法改变局面,他选择了悲壮的退场——辞去枢密副使,远走洛阳,埋首编撰《资治通鉴》。

 三、冰炭同器:政敌间的相知相敬

政治立场的对立从未减损二人对彼此人格的敬重。当一位反对新法的官员去世,司马光为其撰写墓志铭,文中暗含对变法的讥讽。有人将铭文抄本献给王安石,企图挑拨离间。

出乎所有人意料,王安石非但不怒,反而将铭文悬挂墙上,向门生赞叹:“君实之文,西汉之文也!”(司马光,字君实)

司马光在洛阳修史时,对王安石的记述同样秉持公心。他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贯彻的史家精神,同样体现在对政敌的评价上:“光与介甫,趣向虽殊,大归则同”。(王安石,字介甫)

王安石也承认两人之争纯粹源于政见:“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”。

这种超越政争的敬重,源于两人共同的士大夫风骨。王安石拒收地方官员进献的宝砚,笑问:“纵得一提水,又能值几何?”司马光妻子去世时,竟要典当三顷薄田才能安葬——为官近四十年,位极人臣却清贫至此。

四、金陵落日:双星陨落的千古回响

元丰八年(1085年),宋神宗驾崩,保守派得势。司马光被召回京城任宰相,第一道政令便是尽废新法。消息传到金陵,退隐多年的王安石悲愤难当。

次年四月初六,江宁城传来噩耗:王安石郁然离世。消息传到汴京,司马光抱病作书给宰相吕公著:

“介甫文章节义,过人处甚多……今方矫其失,革其弊,不幸介甫谢世,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。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,以振起浮薄之风!”

在司马光的力谏下,朝廷追赠王安石为太傅,谥号“文”。而司马光本人也在同年九月初一病逝,追赠太师,谥“文正”。这对相爱相杀的政敌,在同一年相继离世,为北宋最激烈的政争画上了悲怆的句号。

纵观千年历史,政治斗争往往伴随腥风血雨。王安石与司马光却以君子之风,在北宋政坛树立了不朽典范:司马光三谏王安石而不改其志,仍力保政敌身后清名;王安石面对司马光的废法之举痛彻心扉,却从未恶语相向。

他们的分歧源于治国理念的根本对立——王安石信奉孟子性善论,认为变法能激发人性之善;司马光则认同荀子“性恶论”,主张用制度约束人性之恶。王安石追求“更好”的变革理想,司马光则坚守“不坏”的治世底线。

在金陵城王安石隐居的茅屋墙上,或许仍挂着司马光的文章;在洛阳司马光埋首修史的“读书堂”内,想必也珍藏着王安石的诗词。政见之争的硝烟散尽后,留在历史深处的,是两个固执又可爱的灵魂,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信念的身影。

当后人争论谁对谁错时,司马光那句评价或许最为公允:“介甫无它,唯执拗耳。”而这份执拗,也正好是照亮北宋黑暗政坛最珍贵的人性光辉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上市首日 铸造铝合金期货所有合约全线上涨
下一篇:郭士强谈韩国队罚球多:要求队员交代清楚手部动作 但要服从裁判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澳门十大网投平台值得信赖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